关怀陆象山的子孙、陆王二人的关系

王阳明认为宋代的陆象山得到了孔子和孟子的真传,但是陆象山的学说却久受压制,未能得到彰显,而且孔庙中也缺少陆象山的牌位,陆象山的子孙也未能沾到褒崇之泽,于是他下令要求抚州府金溪县的官吏要将陆氏嫡系子孙像其他地方对待圣贤子孙那样,免除他们的徭役。如果陆象山的子孙中有条件不错的孩子,要把他们送进学堂,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我曾经在论朱子学和陆王学的历史时说过:

朱熹其实将中国自古代至宋代的所有思想全部拿来为己所用,采取“大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态度,最终创立了自己的朱子学,但对朱熹影响最大的还得数北宋的诸位儒学大家,其中就包括周敦颐、张载、邵康节、程颢和程颐等大师。尤其是程颢和程颐,他们二人是中国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概括来说,陆象山和王阳明继承的其实就是程颢的学术思想,而朱熹继承的主要是程颐的学术思想。

1107年,程颐去世。23年后,朱熹降生。朱子学的学术脉络大致可归纳

为程颐—杨龟山—罗从彦—李延平—朱熹,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儒学史上新时代的开拓者。

陆象山和朱熹生活在同一时代,并且和朱熹的关系还非常好,但其学术思想却和朱熹完全相反。于是,天下的学者也被分为朱陆两派。

1192年,陆象山去世。1200年,朱熹去世。1279年,南宋灭亡。从朱熹去世至南宋灭亡,这大约是79年。元朝总共是88年。从明朝建立到王阳明降生是103年。这样算来,从朱熹去世至王阳明降生,一共间隔了大约270年。在这270年里,儒学分化成了朱子学派、陆子学派和朱陆调和派三派。但这三派中,朱子学的注释最为完备,而且当时的科举考试也以朱熹的著作为标准,所以朱子学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陆学。

陆象山去世280年后,王阳明降生。他亲眼目睹了朱子学的弊端,感觉陆学的重视实践更加符合圣学的思想,并且感愤于陆学的不振,于是大力宣传陆学,并且最终形成了重视简易直截的阳明学派。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所以王阳明才会对陆象山的子孙格外关注。此外,王阳明还组织刻录了《象山文集》,并亲自为其作序。席元山曾经和王阳明在龙场论学,他也是为陆学的不振而深感不平,于是作《鸣冤录》,并将其寄赠给王阳明。席元山在其中写道,他也是有志于陆学,但遗憾的是当今天下人却认为陆学是错误的,根本不去关注它。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